成都醫學院首批碩士生導師合影。
  成都醫學院軍轉地十年,從“面向戰場”到“服務社會”的華麗轉身
  2014年的一個冬日,成都醫學院新都校區,暖陽穿透薄霧,照在蜂巢體育館巨大的合金外壁上,反射出炫目的光澤。館內正在舉行冬季大型雙選會,全國近500家用人單位求賢若渴,數千名成醫學子供不應求。不遠處的停車場,兩輛義務獻血車緩緩駛入,剛放下“急需血型”的告示牌,學生們即刻在寒風中排好了獻血的長隊。
  寬廣的校園,嶄新的校舍,因專註學業而忙碌,卻又盡顯仁心與活力的成醫學子,讓這所在解放戰爭的硝煙炮火中誕生,和平時期服務於西南地區逾半個世紀,又在軍轉地十年中快步發展的年輕高校,顯得那樣的與眾不同。
  A質量篇
  人才培養 質量至上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高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辦好人民滿意大學的要求。
  對這所從“面向戰場”轉向“服務社會”的醫學院來說,每一次的騰躍與搏擊,都彰顯著特有的豪邁與勇氣,更飽含著拓荒者所必須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數年耕耘,學校建設由量變而質變,因厚積而薄發,總體上實現了質的飛躍。特別是近三年來結出了豐碩成果:招生方面,在連續擴大招生規模的前提下,四川考生的錄取分數線連續三年理科超過二本線30分:2012年超過40分,2013年超過30分,2014年超過38分,體現出學校不斷提升的美譽度與知名度;科研方面,連續三年均獲得10項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成績達到同類本科院校的較好水平;學生技能培養方面,連續三年斬獲全國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西南西北賽區一等獎,並一次獲全國總決賽一等獎、兩次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創下國內一般本科院校最好成績;專業考核方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參加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每年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護理專業畢業生參加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每年均在98%以上。就業方面,畢業生近五年平均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僅2014年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上十分嚴峻的形勢下,成醫本科生就業率仍然達到了95.42%。自軍轉地以來,學校連續多年一直被評為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畢業生就業層次、就業領域、就業地域日趨均衡合理,就業滿意度和就業質量逐年提高,基本形成了畢業生“面向行業、面向基層”的就業格局。學生能力和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肯定。
  就業、招生、競賽成績等方面數據的連續數年提升,只是軍轉地十年來,成都醫學院發展佳績的點滴側面。
  B發展篇
  百名博士 千畝校園 萬人大學
  迴首軍轉地十年,是成都醫學院“擴展規模”和“豐富內涵”兩方面科學兼顧、整體推進的十年,是辦學層次穩步提高,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十年。
  從成都市區出發,驅車半小時便能置身開闊寧靜、整潔有序的成醫新都校區。2018年地鐵三號線將串起天回、新都兩大校區,到那時,成醫的師生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
  成都醫學院占地總面積接近1500畝,以逾千畝現代化校園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曾一度接近國家標準的三倍。學生宿舍、圖書館、運動場,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心和科研實驗中心,均已具備雄厚而優越的教學科研支撐能力。
  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成醫近年投入巨資打造了3000餘平方米的臨床實踐教學平臺,配以省級教學名師領銜、研究生學歷為主體且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的25名專職實驗教師隊伍、系統完備的先進儀器設備;設立了標準手術室、模擬ICU、臨床思維訓練室、醫患溝通訓練室等22個實驗室。優越的教學條件及科學的管理機制,不僅充分保證了臨床技能實踐課程教學的需要,也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充分的便利。
  目前學校已形成9個實驗教學中心,除5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運行十分活躍外,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檢驗醫學4個實驗教學中心早已發展為成熟的“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4年,“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獲教育部批准,實現了國家級教學平臺“零”的突破。
  回想2004年軍轉地之初,成醫僅有5個本科專業和4個專科專業招生,年招生計劃1500人。而通過十年發展,成醫已構建起了“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以全日制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為補充的人才培養格局,全日制教育達到17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專業,年招生計劃超過3000人。師資隊伍結構逐步優化,目前有專任教師572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位者達66%,博士及以上學位者121人,占21%,早已實現“百名博士”的階段性目標。
  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子報考。近年來,在面向全國的招生省份中,均為第一志願投檔滿額,部分省市理科調檔線還高出當地一本控制線。
  2014年秋季開學,學校全日制學生人數達到10300餘名,“千畝校園、萬人大學”的階段性目標提前實現,這也意味著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能力等都全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C基因篇
  根於軍魂 本於醫道
  “一所原本僅千人規模的軍隊院校,移交地方時國家卻賦予了劃時代的新任務:國家為成都醫學院規定的初期任務目標乃“在校生規模一萬人”。軍轉地之初,成醫人面對著怎樣的挑戰?
  “引進人才很困難、招生就業很困難、擴展社會影響力很困難……”回憶剛軍轉地時,在學校工作了幾十年的成醫原副校長昝加祿感慨萬分:與其他學校相比,成醫的壓力是多方面的。但成醫人傳承了“特別講政治、特別顧大局、特別守紀律、特別講奉獻、特別能戰鬥”這一軍魂鑄就的優良傳統,頂著重重壓力,迎頭趕上……
  英姿颯爽的女子樂團、嘹亮的起床號、校內的“八一大道”“向陽湖”——不論過去還是現在,在成醫,隨時能感受到特有的風采和特有的氣質。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學院逐步形成了“根於軍魂,本於醫道,突出應用,追求精淳”的辦學特色。“軍魂”與“醫德”、“育人”與“為民”成為每一屆成醫人心底的堅守。一方面,“軍魂”基因根深蒂固地滲透到辦學育人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醫道”特有的博極醫源、至誠至信的科學精神,博愛眾生、普濟含靈的人文精神,深融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玉汝與成,至善弘醫”。迴首67年,成都醫學院歷經成都軍區軍醫學校、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等發展階段,始終傳承部隊院校的優良傳統,銘記軍旅文化鑄就的成醫精神。
  十年寒暑,春風化雨。2004年,學院整體移交四川省並更名為成都醫學院,以高等醫學本科院校之姿,融入國民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從“面向戰場”轉向“服務市場”,成醫人秉承“博學博愛、精益求精”的辦學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努力培養“強實踐、重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開拓創新、跨越追趕,實現了一個個重大突破。
  面向未來,豪邁前進。“博學博愛精益求精”,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軍醫大學前校長程天民教授所題寫的校訓一般,成醫將繼續通過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強化科研能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向建設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等醫學本科院校”闊步邁進。
  王海川記者宋揚肖笛張菲菲
  成都醫學院軍轉地十年紀
  2004年 “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從軍隊整體移交地方管理,更名“成都醫學院”,成為獨立設置的省屬高等醫學本科院校,進入國民高等教育序列;
  2006年 取得獨立的學士學位授予權;
  2007年 學校四川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被評定為“四川省哲學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實現了省級科研平臺建設的“零突破”;
  2008年 迅速而積極地投入“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工作,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2011年 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認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2012年 新都校區一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形成兩校區辦學格局;
  2013年 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順利通過,辦學水平獲專家組好評;“四川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獲批為四川省首批協同創新中心,形成辦學特色打造的重要“抓手”;
  2014年 新增臨床醫學、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資格;申報國家級“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全面啟動迎接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準備工作,教育質量提升全面加速,與國際醫學教育接軌邁出重要步伐……  (原標題:玉汝與成 至善弘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qsuimz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